至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4萬公里,比上年增長2.5%。鐵路路網密度達到129.2公里/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2公里/萬平方公里。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8.14億人,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3.32億噸,總換算周轉量完成36371.56億噸公里。一年來,鐵路行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以高鐵和客車安全為重點,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安全基礎和能力建設,鐵路安全生產實現了持續穩定。
一、2016年鐵路安全工作情況
鐵路相關企業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鐵路運輸企業將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責任,持續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采取有力措施維護鐵路運輸安全。中國鐵路總公司及所屬企業突出高鐵和旅客安全,健全企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嚴格安全風險源頭防控,加強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完善安全考核和責任追究,安全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強化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和應急處置,實施高鐵、客車安全“紅線”管理和崗位退出機制,推進動車TEDS、客車TVDS全覆蓋監控,加強非正常情況應急處置工作,安全風險控制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加強外部安全環境隱患治理,積極應對自然災害,持續推進站車視頻監控和線路全封閉,嚴格危險品檢查制度落實,有效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運輸安全外部環境得到改善。針對鋼軌防斷監測、客車徑路設備隱患、列車占用丟失等開展專項整治,解決了一批安全難點問題。持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加強安全保障投入,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建立完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綜合保障得到加強。
鐵路勘察設計、工程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負責理念,嚴把鐵路工程勘察設計、原材料供應、施工等各個環節質量關,在鐵路建設任務重、工作量大的情況下,實現了安全基本穩定。
鐵路設備造修企業不斷增強“運輸安全第一”的意識,從產品設計開發、制造、售后服務及產品質量改進,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體系,積極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優化質量安全體系,提升技術保障能力,夯實產品源頭質量基礎,為維護鐵路運輸安全保駕護航。
鐵路監管部門強化安全監管執法。國家鐵路局及所屬各地區鐵路監督管理局始終把強化鐵路安全監督管理作為首要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高鐵安全的重要批示精神,把推進高鐵安全防護工程作為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安全風險分析研判,緊盯設備設施質量和沿線環境等重點,提高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和監管水平,高鐵安全防護工程數據庫基本建成。加強安全監管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建設,出臺發布實施規范性文件14件、鐵路工程建設方面標準10批11項,產品標準8批116項,鐵路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以高鐵、客車及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為重點,針對鐵路運輸高峰期、惡劣氣象條件、重要國事活動等運輸關鍵時期,先后組織開展了19項1198組次鐵路運輸安全監督檢查,下達《問題整改通知書》339份,督促有關單位整改,有力促進了鐵路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持續開展“打非治違”,集中整治危及鐵路安全的突出問題,共查處或制止危及鐵路安全的違法行為957件。歷史遺留的110座上跨高鐵立交橋全面完成移交,全國高鐵線路安全保護區劃定完成90%,2014年以后新開通高鐵基本完成劃定。針對工程質量安全,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578次,質量抽檢270批次,發出《問題整改通知書》529份。針對鐵路專用設備質量安全,對285家鐵路專用設備許可企業實施了監督檢查。
地方政府、公安機關和社會公眾積極維護鐵路安全。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認真落實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的法定職責,加強與鐵路監管部門協調配合,開展聯合執法,打擊查處了一批危及鐵路運輸安全特別是高鐵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鐵路運輸安全外部環境持續改善。加大鐵路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力度,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愛路護路、自覺遵守鐵路運輸法律法規的意識不斷增強。
二、高速鐵路運營安全情況
至2016年底,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2.2萬公里以上,動車組發送旅客14.43億人,超過旅客總發送量的51%。高鐵綜合檢測列車定期對全國高鐵進行軌道檢測,累計檢測總里程991185公里,其中200~250km/h區段平均軌道不平順質量指數[注釋1](TQI)3.6,250~350km/h區段平均軌道不平順質量指數(TQI)2.7,各項指標均優于管理標準。高鐵綜合檢測列車定期對全國高鐵進行接觸網檢測,累計檢測總里程1099841公里,各條高鐵弓網接觸力[注釋2]、拉出值[注釋3]、受流參數[注釋4]等安全檢測數據均滿足相關管理標準要求,弓網運行質量良好。
三、鐵路交通事故情況
2016年全國鐵路未發生鐵路交通特別重大、重大事故;發生較大事故3件,同比減少3件。鐵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932人,同比減少死亡105人,下降10.1%;10億噸公里死亡率[注釋5]0.256,同比下降11.7%。
2011年以來鐵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變化趨勢圖
2011年以來鐵路交通事故10億噸公里死亡率變化趨勢圖
四、鐵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現場作業方面。全年因作業現場管理不到位造成鐵路交通較大事故1件。無計劃施工、超范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缺失、施工機具侵入鐵路限界等問題時有發生。
(二)鐵路沿線環境方面。全年因行人非法通過鐵路線路造成鐵路交通較大事故1件。行人非法上道仍是鐵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線路安全保護區范圍內非法施工、機動車搶越道口、上跨橋機動車肇事造成墜物、公鐵并行區段機動車裝載貨物侵入鐵路限界等問題較多。
(三)主要行車設備方面。全年因設備造修質量不良造成鐵路交通較大事故1件。機車車輛、通信信號、線路設備、接觸網等故障時有發生,主要行車設備的生產制造、養護維修等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四)自然災害影響方面。全年雖然沒有發生因自然災害造成嚴重的鐵路交通事故,但強降雨、臺風、霧霾、低溫冰凍等惡劣天氣發生的頻次多,對鐵路運輸安全的影響較大,尤其是發生了山體滑坡、邊坡溜坍、水漫線路、泥流漫道、倒樹落石侵限等水害問題,鐵路基礎設施受損較多。全年累計水害斷道1078次,中斷行車5932小時40分。
五、2017年鐵路安全監管工作重點
(一)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從事鐵路運輸、建設、設備造修的企業要嚴格按照鐵路安全管理的客觀規律辦事,完善落實崗位責任制和逐級負責、安全風險預測分析、專業管理、分級管理、規章技術管理、設備管理、人員培訓、安全決策、安全制度、安全評估考核激勵等十個方面制度,同時,嚴格落實規章標準,狠抓制度執行和作業達標,加強結合部管理,完善落實應急預案,強化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有效防控安全漏洞,不斷加強鐵路安全基礎建設。
(二)加強鐵路安全監督管理。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抓小防大。強化安全質量監督檢查,健全完善鐵路安全生產誠信約束機制,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積極推行“四不兩直”安全檢查方式,完善安全信息報告和問題督辦機制,嚴格事故分析定責追責。積極推進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劃定,持續深入推進“打非治違”,加大路外安全法治宣傳力度。把好鐵路專用設備及生產企業準入關,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強化運用過程中的設備質量安全監管。加強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完善鐵路工程監管機制,規范鐵路建設市場秩序,強化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監管技術手段。
(三)積極探索高鐵運營安全規律。強化高鐵安全監管,著力研究解決規律性問題,防止嚴重問題發生。探索建立高鐵工程質量責任追究終身制,建立動車組設備制造質量完善提升責任制。立足于“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制定落實高鐵安全防護辦法,積極推進實施高鐵安全防護工程。發揮鐵路行業專業優勢,聚焦高鐵安全,組織開展跟蹤分析,為強化監管提供科學依據。
(四)加強鐵路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鐵路法》《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修訂等重點立法項目,參與綜合交通運輸法規研究起草。審議發布實施《鐵路技術安全規則》,完善鐵路安全管理法規制度體系。圍繞簡政放權、規范行政許可,修訂鐵路運輸基礎設備生產企業審批辦法及實施細則。發布實施《鐵路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推進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深入研究高鐵安全防護標準,全面修訂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系列規程。
(五)推進外部環境綜合治理。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要求,加大路外安全法治宣傳力度,營造良好鐵路沿線安全法治環境。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及地方人民政府綜治、公安、安監、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開展聯合執法,堅決查處非法違法行為。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大力壓縮路外事故,努力減少傷亡人數。研究制定路外安全環境問題處置辦法,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責任。
注釋:
1.軌道不平順質量指數:簡稱TQI,為一個區段線路七項主要平順性指標(左右高低、左右軌向、軌距、水平、三角坑)標準差之和,用于反映該區段線路平順性,其數值越小,說明線路平順性越好。
2.弓網接觸力:接觸網通過高速動車組上的受電弓為其提供持續、穩定的電能。弓網接觸力即受電弓和接觸網之間的力,為保證動車組的能夠穩定運行,弓網接觸力需要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不能太大或太小。
3.拉出值:為保證受電弓滑板的磨損比較均勻,接觸線一般布置為“之”字形。拉出值即接觸線距離受電弓滑板中心的距離。
4.受流參數:反映動車組從接觸網上取流穩定性的一些參數,主要包括接觸力硬點、燃弧等。
5.10億噸公里死亡率=鐵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換算周轉量(10億噸公里)
|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