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隧遇到“水簾洞”、長暗河怎么破?
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富水隧道技術規程》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近日,國家鐵路局正式對外發布鐵路行業工程建設標準《鐵路富水隧道技術規程》TB 10123-2025。
我國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隧道建設風險高,特別是富水隧道隨地質差異性呈現多樣化特點,突水涌泥、變形溜塌等現象時有發生,給隧道現場施工帶來安全風險,對鐵路隧道建設運營安全提出嚴峻考驗。
例如貴南高鐵的朝陽隧道,施工過程累計遇到大小巖溶1000多個,隧道出口日最大涌水量超過160萬立方米;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坪上隧道,建設過程中累計處理巖溶風險30余次,包括涌水突泥和溶洞群。
本次標準制定堅持先進適用、系統科學、安全環保的原則,總結鐵路富水隧道建設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首次明確了富水隧道按巖溶水、構造裂隙水、基巖裂隙水、松散巖土孔隙水的分類,提出了不同富水類型隧道的地質勘察評價要點,規定了結構與防排水系統、輔助坑道等設計標準,明確了不同富水類型隧道地表注漿、帷幕注漿、水平旋噴加固、鉆孔排水、泄水洞降壓、井點降水等技術要求,為保障鐵路隧道建設運營質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據介紹,本次制定由中鐵十六局、經規院等單位承擔。公眾如需了解相關信息,可登錄國家鐵路局政府網站主頁的《標準規范》欄目進行查詢。
|